
「我不想再學才藝了」——對於孩子說出這樣的話,許多家長會感到苦惱。應該強迫孩子繼續,還是尊重他們的意願呢?這次,我們請到了同時擔任教育媒體總編輯的教育研究專家征矢理沙女士,為大家說明家長應該如何應對這種情況。「好父母」與「有毒父母」的分界點在哪裡?這篇文章充滿對所有正在苦惱孩子該不該停止上才藝課程的家長有幫助的提示。
日本的家長往往對「放棄」這件事感到抗拒

「持之以恆即是力量(継続は力なり)」、「水滴石穿(石の上にも三年)」……這些都是自古流傳於日本的諺語。
日日本人普遍擁有將「持之以恆」視為美德的價值觀,日語中也有許多與忍受痛苦相關的詞彙,例如「辛抱(忍耐)」、「我慢(忍受)」和「忍耐(隱忍)」等。
相反地如果半途而廢,很容易被批評為「缺乏毅力」,甚至被指責「習慣性逃避」。
這種觀念或許與日本的歷史背景有關。日本自古以來以農業為主,直到近代,絕大多數的日本人仍是農民。
無論是風雨交加的日子,還是炎熱酷寒的天氣,農民們都必須忍耐並持續耕作,才能迎來豐收。這種經驗,或許已深植於日本人的基因之中。
正因如此,許多家長對於孩子的「才藝課程」也抱持著類似的態度。一旦開始,就不輕易讓孩子放棄。
當然,「堅持到底的力量」十分重要,許多事情確實只有長期堅持才能獲得成果。
然而,放棄某件事並不總是壞事。
為了開啟新的可能,有時候必須學會放手,更何況有些才藝課程反而可能對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孩子想要放棄才藝課程的原因是什麼呢?

根據日本大型教育企業所實施的問卷調查,孩子們停止才藝課程的最主要原因是「孩子自己表示想要放棄」。
而孩子想要放棄才藝課程的理由,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孩子希望停止才藝課程的正面理由
- 相較於才藝課程,其他事情的(如學業、讀書)優先順序更高
- 已達成目標或期望的水準
- 想開始新的才藝課程或其他活動
孩子希望停止才藝課程的負面理由
- 才藝課程的內容與自身不合
- 課程內容或目標設定不合適(太簡單或過於困難)
- 自己的表現不如其他同學
- 感到無聊,希望有更多自由時間
- 和指導老師合不來
- 因為時間或地點的關係,要去上課變得很麻煩
- 當初並非是自己主動要求要學的
參考:
榮光Seminar 中小學生、高中生才藝課程調查
https://www.eikoh.co.jp/news/torikumi/p143062/
Nifty 才藝課程調查
https://prtimes.jp/main/html/rd/p/000000366.000023383.html
孩子的才藝課程該停止還是繼續?判斷重點

當孩子表示想要停止學習才藝時,家長常會猶豫應該鼓勵他們堅持下去,還是尊重孩子的意願讓他們退出,以下是判斷的重點。
適合繼續堅持的情況
孩子內心仍有想要學習的意願
即使孩子因為挫折或不愉快的經歷暫時失去動力,但如果內心仍然想學習,這時候不要急著讓他放棄。
家長應該先幫助孩子找出問題,並提供適當的支持,協助他們克服困難。
正在經歷成長過程中的挑戰
學習的過程中,孩子難免會遇到困難,例如:練習很辛苦,挑戰新的技術時屢次失敗,以前進步很快,但現在卻停滯不前等。
如果孩子還是有學習的意願,家長可以和指導老師討論,尋找適合的方法幫助孩子度過難關。
這時候的關鍵是孩子自己仍有想學的心。
適合停止學習的情況
對孩子的心理或身體造成過大負擔
如果才藝課程的內容或目標不符合期待,或是和指導老師合不來,導致才藝課程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很大負擔時,首先應該盡可能與指導老師充分溝通,一起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但如果問題仍無法改善,而孩子明確表示不想繼續,這時候應該尊重孩子的決定,讓他停止學習。
勉強堅持學習下去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反而對成長不利。
如果孩子喜歡這個才藝,但不適應目前的學習環境,家長也可以考慮更換教室,而不是直接放棄。
孩子對其他事物有明確的興趣
如果孩子清楚知道自己還有其他想做的事情,適時地讓他結束目前的才藝課程也是不錯的選擇。
比起強迫孩子學習他不感興趣的才藝,讓他做真正喜歡的事情,對他的成長和幸福更有幫助。
許多家長會擔心:「如果換了新的才藝,結果又很快想放棄怎麼辦?」
但即使最後沒有堅持下去,「嘗試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件事本身也是一種寶貴的經驗。孩子可以從中學到挑戰新事物的勇氣,並累積多元的生活體驗。
孩子想要停止才藝課程時,家長應有的適當應對方式【好父母】

當孩子想要放棄才藝課程時,以下是能幫助他正向成長的家長應對方式。
與孩子充分溝通,了解他是否真的想放棄
在決定是否要繼續或放棄才藝課程時,最重要的是孩子本身的意願。
有時候,孩子其實已經提不起勁,卻因為習慣而勉強繼續,或者明明不想做,卻硬是迎合父母的想法或安排。
請和孩子好好溝通,傾聽他真正的心聲,並且尊重他的想法。
與孩子一起分析放棄的優缺點
雖然孩子的感受很重要,但由於經驗不足,他們往往難以預見後果。
為了避免孩子在放棄後感到後悔,家長應該與小孩一起討論停止學習的優點與缺點。
另外,停掉才藝課程可能會給父母或周圍的人帶來一些不便,但這是無可避免的事。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孩子因此產生過度的罪惡感。
以正向態度看待放棄,並幫助孩子尋找真正的興趣
人生是漫長的,與其勉強堅持不喜歡的事,不如去發掘真正感興趣的領域。讓我們以正向的心態看待這個放棄的決定。
如果孩子還沒有新的興趣,也可以陪伴他一起探索不同的選擇,幫助他擴展視野,開啟新的可能性。
孩子想要停止才藝課程時,家長錯誤的應對方式【有毒父母】

當孩子想要放棄才藝課程時,可能會阻礙孩子成長的家長反應如下:
強加自己的價值觀
「既然開始了就應該堅持下去」、「堅持本身才有價值」等,將「持之以恆」的美德無條件地強加給孩子是不可取的。
即使家長過去因為這樣的信念而獲得成功,也不代表同樣的方式適用於孩子。
應該冷靜地接受當前的情況,理解孩子的感受,並與孩子一同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
強加家長的夢想與理想
「因為家長喜歡芭蕾舞」、「因為家長曾經想成為鋼琴家」等,將自己的理想與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也是不適當的。家長的期待可能會變成孩子的壓力,進而降低他們的自我肯定感。
孩子的人生是屬於他們自己的,應該尊重孩子本身的理想與夢想。
提到「辛辛苦苦花了錢和時間」等有關父母投資回報的問題
用「我們已經花了那麼多時間和金錢」來責備孩子是絕對不可行的。
這樣的說法會讓孩子感受到無法改變的責任,並且只會帶來罪惡感和壓力。
此外,雖然家長可能會認為「半途而廢太可惜了」,但讓孩子勉強繼續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反而才是真正的浪費。
比起堅持才藝課程,更重要的是……

日本人對於「持之以恆才有價值」的觀念有著根深蒂固的信念。
然而,「只要努力堅持下去就能成功」其實是一種所謂的「生存者偏差」,並非可以毫無條件地適用於所有情況。
許多家長希望孩子能擁有幸福的人生,因此讓他們參加各種才藝課程。
但如果孩子真正不想做某件事,卻仍被強迫持續下去,而那些耗費的時間並未帶來幸福,那豈不是本末倒置了嗎?
如果決定放棄現在的才藝課程,改學新的才藝,這時有一件事值得推薦,那就是——在孩子開口說「我不想學了」之前,父母應該定期與孩子一起回顧學習狀況。
定期與孩子討論「堅持到現在的感覺如何?」、「有什麼讓人開心的地方?」、「遇到哪些困難?」等,並在這些對話中,和孩子一起思考是否繼續下去,還是轉換到其他他想嘗試的事情。
現代的才藝課程選擇遠比父母那一代更多元化,除了才藝課程之外,也可以選擇將時間花在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上。
孩子現在是否正做著自己想做的事?他的內心真正的想法是什麼?透過與孩子一起回顧和思考,選擇最能帶來幸福與成長的時間運用方式,這樣才是最理想的吧。
撰文:征矢里沙
非認知能力培育與Well-Being教育雜誌《FQ Kids》總編輯。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綜合政策學部,專門研究多元教育模式。曾任職於Recruit公司,後創立「NPO法人いきはぐ」,以「培養生存能力」為主題,採訪全國超過100所學校與幼稚園。作為「培養生存能力的教育研究專家」,她積極參與與非認知能力培育相關的編輯、寫作、講座等活動。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