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日語的人,在學片假名的單字時,不時會滿滿黑人問號吧?老是會遇上幾個奇怪的詞彙,明明是源自英語,整個意思卻截然不同?日本人所使用的片假名詞彙,實際上有許多詞彙讓人覺得「怎麼意思有點不一樣呢~」。這回就為大家介紹這些令人覺得神奇的片假名詞彙特輯!搞不好學過日語的您仍心有戚戚焉呢。
アルバイト(打工、兼差)
這個詞彙學過日語的大家一定都知道,不僅在學日語時聽過,搞不好都還當過。「アルバイト(打工、兼差)」實際上是源自德語的「arbeit」,其意思不是打工,而是一般的「工作」。為何這個詞彙飄洋過海到了日本,就變成「打工、兼差」的意思呢...而現在提到「バイト」指的是「學生、自由業」等人士的兼差工作,而「パート」則為「家庭主婦、家庭主夫」的兼差工作,還特別區分出叫法呢。
マンネリ(千篇一律,淪落例行公事毫無變化)
語源來自英語的「mannerism」,其意思是「獨特的癖性、舉止」,多用片假名「マンネリズム」。而「マンネリ」雖是由此語源衍生而來,意思卻轉變成「千篇一律、淪為例行公事般毫無變化、無任何新鮮感」,經常使用在厭倦每天過著一樣的生活,或是情侶之間的相處淪為公式化,缺乏了新鮮與刺激等等狀況。而狀態漸漸變得千篇一律時,就會用「マンネリ化」可譯為「公式化」。意思變得跟最根本的語源「manner」這個字扯不上任何關係了...
テンション(氣氛、情緒)
來自英語「tension」,本來的意思和「stress」相同,表示緊張。但在日語的「テンション」反而是「excitement(興奮)」的氣氛、情緒,多用在「情緒高漲、興奮的心情」。如果說出「ハイテンション」,英語的母語人士會覺得是精神上處於不安與緊張的狀態,但日本人不知為何會解讀成「氣氛熱烈」之類的意思呢,可以認為是日語的「緊張」不會只帶給人負面的印象。
サービス(服務)
基本上和「service」這個語源意思相同,都是「服務」。有時卻隨著用法而有所差異,譬如在餐廳會聽到「これはサービスです」,意思就是這是店內招待,有免費的意思。而「サービス残業」就是指全職工作領不到加班費。餐廳的免費招待服務大概略能理解,但公司的免費加班就有點不可思議了...
ソールフード(在地小吃)
這個「ソールフード」是由日語製造出來的片假名詞彙吧,英語也有相同的詞彙。英語的「soul food」指的是非裔美國人的傳統料理,「soul」指的是非洲,其源自「soul music(靈魂樂)」的時代,而在日本就直接用了「靈魂」的意思,「ソールフード」指的是足以代表當地地區充滿靈魂象徵的料理。
コスパ(CP值)
源自英語的「cost performance(成本效益比)」,將付出的成本費用和其獲得的效益拿來比較,但在英語「cost performance(成本效益比)」這個詞彙只會使用在汽車、電腦、醫藥等等相關研發時使用,而日語的「コスパ」卻是無論任何場合都能拿來比一比,這就不知道為什麼了。
タレント(藝人)
來自英語的「talent」,語意為「天才、天資」,但在日語中已有「才能」這個詞彙的存在,故「タレント」則有別的意思,那就是電視上出現的「藝人、知名人士」。的確這些藝人擁有演藝才能,為何成為演藝界獨有的詞彙呢,或許是因為在電視節目展現的才能多數為歌唱、舞蹈、表演等等影響吧。
カンニング(作弊)
語源是英語的「cunning」,意思是「狡猾的、奸詐的」,而在日語就是「作弊,從事不正當的行為」。的確不夠狡猾的人還不會作弊,或是從事不正當的行為呢,為何這個詞彙的意思就這樣沿用下去了,那就不得而知了。
クレーム(客訴、抱怨)
英語的「claim」當然指的是依權利所作出「要求、請求、主張」。一般用法就像是claim(請求)事故保險金,而用日語發音說出「クレーム」意思就變成客訴、抱怨了,認為是從要求售後服務的權利而來,但在英語就應該使用「complaint」才是。
コンセント(插座)
在日語「コンセント」指的是「電源插座」,其語源有點模糊不明,而英語的「consent」的意思是「同意、贊成」,跟電源插座完全八竿子打不著。另外有此一說,其含意會不會是「將電源集中在一個地方」,故源自「concentration(集中)」呢?不管如何,在日本以外的國家,如果說「コンセントはどこ?(插座在哪裡?)」,搞不好會跑出別的「consent」呢...
這回就只介紹了和語源不太相同的詞彙,而實際上日語當中還有許多和製英語、或從外語變化而來的詞彙呢,您如果有發現這些奇奇怪怪的詞彙,歡迎留言!翻得怪怪的英文招牌也很有趣呢!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