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撲是日本最古老的運動之一。梳著傳統髮髻、全身只穿著一條「兜襠布 (Mawashi,廻し)」的力士,在圓形擂台「土俵」上進行勝負比賽,其結果反映在「番付」(即相撲選手名次表)上。本文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來為大家介紹相撲這個受歡迎的傳統文化,其魅力及比賽規則。
相撲是什麼?相撲與大相撲有什麼區別?
全身只穿著一條「兜襠布 (廻し)」的相撲選手,在直徑4.55公尺的圓形擂台「土俵」上戰鬥,既是一種格鬥技巧,也是日本神道中的一個重要儀式。如果將對手推到土俵之外,或讓對手身體的任一部份(除了腳掌以外) 觸碰到地面的那一方即獲勝。大型相撲比賽一年舉行6場,每場15天。相撲每次比賽稱為「場所」,東京每年舉行3場,大阪、名古屋及福岡各舉行1場。在一次「場所」中獲勝次數最多的力士即為優勝者,比賽結果的排名會反映在相撲的排名表「番付」上面。順道一提,相撲和大相撲的區別在於,「相撲」是競技名稱,「大相撲」指的是日本相撲協會主辦的職業相撲競賽。
相撲的起源與歷史
出現在日本神話中的相撲,是古代一種祈求五穀豐收的祭典儀式。之後的300年間,相撲成為宮中專門為天皇表演的「相撲節會」。從12世紀到16世紀末,相撲成為武士訓練的一部分。從江戶時代開始,相撲成為一種受歡迎的庶民娛樂。起因是為了募集寺廟興建與修復所需的資金,而開始了「勸進相撲」比賽。勸進相撲是現代大相撲比賽的源頭。相撲的「入場儀式 (土俵入り)」、相撲梳的髮髻、相撲穿的「兜襠布 (廻し)」、「取組」(力士分組對戰的組合)等等都延續江戶時代的方式。可以說,當代相撲可以讓人直接看到江戶文化,是一個相當寶貴的存在。
根據比賽結果的「番付」來決定大相撲的階級
相撲的階級以「番付表」來表示。這個番付表反映了相撲選手每場比賽的結果。最高的階級是橫綱,接下來是大關,其次是關脇、小結和前頭。前頭以上稱之為幕內力士,前頭以下是十兩、幕下、三段目、序二段和序之口;十兩以上是稱為「關取」的職業力士。每個階級分為東西兩組,同一階級中,東組地位較高。
大相撲的魅力
大部分的格鬥比賽,通常依參賽者體重來分組,但是在相撲比賽並不使用身高和體重來分組。當然,身高較高或體重較重的選手比較有利,但是,也有許多體型較小的力士,以技巧戰勝了體型高大的力士。相撲台上,力士們互相碰撞與攻擊的技巧,是觀看相撲比賽真正的樂趣之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