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是一個被大海環繞的國家,人們食用各式各樣的魚類。許多魚的名稱在日文中都使用了「魚」字旁的漢字,因此當您在日本的壽司店或居酒屋用餐時,可能會在餐單上看到這些漢字。如果您了解這些「魚」字旁漢字的含義與讀音,那麼在店內用餐時一定會更加有趣!
因此,本文將徹底介紹有「魚」字旁的漢字的意義、讀音,以及這些魚的味道、口感和當季時期等資訊。
「鮨」是「壽司」之意?

「鮨」的含義、起源與由來
「鮨(SUSHI)」這個字由「魚」字旁加上「旨」組成。在古代中國,「鮨」這個漢字原本指醃製的魚或鹽漬食品。而在日本,「すし(SUSHI)」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發酵壽司(なれずし)」。這是一種將魚用鹽醃製後,與飯一起發酵,藉由自然的酸味來食用的傳統食品。在古代,「すし(SUSHI)」通常寫作「鮓」或「鮨」。順帶一提,「すし(SUSHI)」這個詞據說來自於「酸(す)し」,意指「酸味」。
「鮨」與「寿司」的漢字差異與用法
現在常見的「寿司(SUSHI)」是在江戶時代至明治時代之後才普及的,因為壽司被認為是一種寓意吉祥的食物,因此使用了「寿」(KOTOBUKI,象徵幸福、長壽)與「司」(TSUKASADORU,意指掌管、負責)這兩個漢字作為當時的音譯字。如今,「鮨」與「寿司」這兩種寫法都代表同樣的「すし(SUSHI)」,並無實質上的區別。
至於壽司店的名稱,會有各種不同的寫法,例如「○○鮨店」、「××寿司店」或「★★寿し」,這些寫法都是正確的,並沒有特定的規則或區別。
日本有很多與魚相關的漢字,例如鮪、鮭等!

為什麼日文中與魚相關的漢字這麼多?
首先,日文中的漢字起源於中國。雖然日本使用的漢字與中國的漢字在某些情況下是相同的,但許多帶有「魚」字旁的魚類名稱漢字實際上是日本獨創的。
日本常見的魚字旁的種類及漢字一覽表
魚的種類 漢字 (平假名,發音) | 翻譯 | 漢字的含義 |
鮪(まぐろ、MAGURO) | 吞拿魚 | 「有」這個字有「外側包圍」的意思。有一種說法認為,因為吞拿魚會在海中大範圍迴游,像是在包圍海洋一樣,所以被賦予了這個漢字。 |
鮭(しゃけ、SHAKE) | 三文魚 | 有一種說法認為,最初三文魚的漢字「鮏」是「魚」字旁加上「生」所構成,但由於「生」給人腥臭的印象,因此後來改為「鮭」。 |
鯖(さば、SABA) | 鯖魚 | 由於鯖魚是代表性的青背魚,因此有一種說法認為,這個的漢字由「魚」加上日文中表示藍色的「青」所組成。 |
鰹(かつお、KATSUO) | 鰹魚 | 因為鰹魚給人的印象是肉質結實堅硬,因此使用了「魚」加上「堅」(代表堅硬的漢字)來組成「鰹」。 |
鯛(たい、TAI) | 鯛魚 | 「周」這個字有「周圍」的意思,據說是因為鯛魚在日本全國各地的海域都能捕獲,所以使用了這個漢字。 |
鰈(かれい、KAREI) | 鰈魚 | 「鰈」因為外型扁平,看起來像葉子或蝴蝶,因此有一種說法認為使用了與這些形狀相似的漢字「枼」來表示。 |
鰻(うなぎ、UNAGI) | 鰻魚 | 細長的草木藤蔓在日文中稱為「曼」(まん),據說因為鰻魚是一種細長的魚,因此使用了「曼」字。 |
鯵(あじ、AJI) | 竹莢魚 | 因為竹莢魚經常成群結隊,因此有一種說法認為其漢字採用了具有「聚集」含義的「参」來表示。 |
鮃(ひらめ、HIRAME) | 比目魚 | 因為比目魚是扁平的魚,因此使用了具有「平」之意的漢字「平」來表示。 |
鱈(たら、TARA) | 鱈魚 | 因為鱈魚在降雪的冬季大量捕獲,所以據說將表示雪的漢字「雪」與其結合,形成了「鱈」這個字。 |
什麼是鰤?

漢字介紹
「鰤(油甘魚)」的日文讀音是「ぶり」(BURI)。7公分以下的幼魚叫做「モジャコ(Mojako)」,15公分時叫「ワカシ(Wakashi)」,40公分時叫「イナダ(Inada)」,60公分時叫「ワラサ(Warasa)」,1公尺時才稱為「鰤(ぶり)」。隨著成長,名稱會改變,它是一種典型的「發跡魚」。
關於「師走」的名稱,有一種說法認為因為它在日本的12月是其最佳食用時期,所以才使用「師」字,另有一種說法認為「師」代表年長的意思。
油甘魚介紹
風味與口感
油甘魚的特色是油脂豐富,但不會油膩,具有鮮美的風味,口感優雅。
「背部」和「腹部」的風味有所不同。背部的脂肪較少,味道相對清淡,肉質緊實且有嚼勁;而腹部則脂肪較多,味道濃郁。
最佳食用時期
油甘魚是洄游性魚類,因此一年四季都能捕獲,但冬季(12月至2月)是它的最佳食用季節。這段時間的油甘魚脂肪豐富,被稱為「寒鰤(寒ブリ)」。
主要產地
天然油甘魚的主要捕撈地點有長崎縣、北海道、千葉縣。養殖油甘魚的主要產地則為鹿兒島縣、愛媛縣、大分縣。
推薦食用方式
如果是生食,可以做成刺身拼盤、壽司、昆布漬或Carpaccio(意式開胃菜)。如果是烤食,可以選擇照燒或香草烤魚等方式。另有一道經典菜式是「白蘿蔔油甘魚煮」,將油甘魚和白蘿蔔一同煮至軟嫩,味道相當美味。
什麼是鰆?

漢字介紹
鰆(馬鮫)的讀音是「さわら」(SAWARA)。它的寫法是魚字旁加上春字,據說是因為這種魚在春天正值產季而得名。然而其實馬鮫是一種洄游性魚類,在日本從北海道南部到沖繩的廣泛範圍內,幾乎整年都能捕獲。
馬鮫與油甘魚相似,都是隨著成長過程名稱會變化的發跡魚。小型的馬鮫被稱為「サゴシ(Sagoshi)」,而大型的則被稱為「サワラ(Sawara)」。大型馬鮫的長度可達1公尺以上。
馬鮫介紹
風味與口感
春天的馬鮫以清淡爽口的味道為特色,冬天則因為油脂較多,味道會稍微濃郁一些。
最佳食用時期
根據地區不同有所差異。關東地區認為是冬季的12月至2月,而關西地區則認為春季的3月至5月是最佳食用時期。
主要產地
從北海道南部到沖繩,從太平洋到瀨戶內海等廣泛地區都能捕獲馬鮫,特別是福井縣和京都府產量較多。
推薦食用方式
首先推薦刺身,馬鮫的味道淡雅,帶有微微的甜味,特別精緻,甚至有人說「馬鮫刺身美味到連盤子都想舔乾淨」。此外,燒烤也是經典吃法,其中西京燒最為常見。這種燒烤方式是將馬鮫浸泡在西京味噌和砂糖中,再進行燒烤,獨特的香氣和甜味是其特色。什麼是鱧?

漢字介紹
鱧(生魚)的讀音是「はも」(HAMO),日文漢字是魚字旁加「豊」。生魚是一種棲息於沿岸岩石區或沙底的大型肉食性魚類,體長可達約2公尺,是一種巨大的魚類。關於漢字的由來,有一種說法認為,當捕獲生魚時,由於其大口和銳利的牙齒會咬人,且具有攻擊性,因此「食む(HAMU=吞食)」這個詞語逐漸演變成了「鱧(はも)」這個名稱。另外,也有一種說法是,因為生魚的外形與蛇相似,因此有一種說法認為它源自於蛇的古語「ハミ」。
生魚介紹
風味與口感
雖然是白肉,味道清淡,但卻充滿鮮美的風味。生魚若鮮度下降,會變得像木棒一樣堅硬,因此關鍵就是必須在新鮮時烹調。
最佳食用時期
生魚一年有兩次的最佳食用季節,第一次是6到7月,第二次是10到11月的秋季。
在關西地區,灰海鰻的最佳食用時期大約從梅雨時期開始,一直到7月底左右。
主要產地
德島縣是全國數一數二的產地。
推薦食用方式
由於生魚有許多細小的骨頭,很難完全去除,所以會將細小的古頭切斷後進行烹調。常見的烹調方法有鍋物、燙煮、天婦羅、刺身等。其中,外皮酥脆、內裡鬆軟的天婦羅深受喜愛。
什麼是鯰?

漢字介紹
鯰(鯰魚)的讀音是「なまず(NAMAZU)」,漢字是「魚」字旁加上「念」字。在中國,「鯰」這個字寫作「鮎」,其讀音為「ねん」,然而在日本,「鮎」這個漢字已經被用來表示「あゆ」(香魚),因此需要創造一個新的漢字來表示「なまず」(鯰魚)。因此,日本參考了中國表示「なまず」的「鮎」字的讀音「ねん」,並選用了相同發音的「念」字與「魚」字旁結合,形成了「鯰」這個字。
鯰魚是一種夜行性魚類,幾乎在日本全國各地的淡水區域水底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蹤影。它們擁有長長的口鬚,屬於肉食性魚類,主要以小魚、青蛙、蝦類等為食。
鯰魚介紹
風味與口感
味道類似鰻魚,且富含脂肪。然而,根據生長環境的不同,有時會帶有泥土味,這是其特色之一。
最佳食用時期
最佳食用季節為秋至冬季。
主要產地
分布於沖繩以外的日本各地。特別是位於埼玉縣東南部的吉川市,以鯰魚料理聞名。
推薦食用方式
蒲燒、天婦羅、刺身、湯品等。
什麼是鱒?

漢字介紹
「鱒(鱒魚)」的讀音是「ます(MASU)」。在日本,鱒魚在產卵期時,腹部會呈現紅色的體色變化(婚姻色),這與中國所稱的「鱒」,也就是「紅眼之魚」相似,因此使用了「鱒」這個漢字來表示。
鱒魚屬於鮭形目鮭科,是日文名稱中帶有「マス」的魚類。在日文中,「鮭・サケ」與「鱒・マス」並沒有明確的定義,也沒有嚴格的區別。而在英語中,通常將「鮭」稱為「Salmon」,指的是潛入海中並在海洋中生活的魚類,而「鱒」則稱為「Trout」,指的是一生都在河川等淡水環境中度過的魚類。
鱒魚介紹
風味與口感
與三文魚相比,味道較為清淡,具有淡雅的鮮美風味。特別是虹鱒(麥奇鈎吻鮭),肉質柔軟,口感細緻高雅;而櫻鱒(櫻花鉤吻鮭)則富含脂肪,肉質同樣鮮嫩,且被視為高級魚類之一。
最佳食用時期
櫻鱒的盛產期為春季的3月至5月;虹鱒因為養殖業發達,一年四季皆可食用。
主要產地
在虹鱒的養殖方面,靜岡縣的產量居全日本第一。
推薦食用方式
天然的櫻鱒可能帶有寄生蟲,因此不建議生食。推薦的料理方式包括奶油香煎、烤魚下巴、法式嫩煎等。養殖的虹鱒則可以生食作為刺身享用。
什麼是鮎?

漢字介紹
「鮎(香魚)」的讀音為「あゆ(AYU)」,漢字由「魚」字旁加上「占」組成。據傳,古時候神功皇后曾經利用鮎來占卜戰爭的勝敗,因此「鮎」這個漢字可能是由「魚」和日文中表示占卜的「占」結合而成。
香魚是一種淡水魚,體型細長,最大可達30公分。天然的香魚主要棲息在清澈乾淨的河流中。
香魚介紹
風味與口感
香魚生活在水質良好的河川中,其獨特的香氣類似西瓜或黃瓜,因此也稱為「香魚」(日文)。
最佳食用時期
6~7月的香魚稱為「小香魚(若鮎)」,此時魚骨柔軟,適合鹽烤,能連骨一起食用。7~8月的香魚已成長為成魚,胸部附近會出現黃色斑點,這時的香魚香氣最為濃郁。一般來說,6~8月是香魚的最佳食用期。9~10月的香魚稱為「抱子香魚(子持鮎)」,此時魚腹內充滿魚子,口感更加豐富。
主要產地
日本滋賀縣是天然香魚捕獲量最多的地方。此外,栃木縣、神奈川縣、岐阜縣等地也是主要產區。
推薦食用方式
最受歡迎的料理方式是「鹽烤香魚」,先將魚串起來,均勻撒上鹽巴,並在魚尾與胸鰭等部位塗上保護作用的鹽以防燒焦。此外,還有香魚甘露煮、香魚飯、香魚雜炊、酒蒸香魚等多種美味料理可供選擇
什麼是鮒?

漢字介紹
「鮒(鯽魚)」的讀音是「ふな」(FUNA)。這個字是由魚字旁和表示「附加」意思的漢字「付」組合而成。有一種說法認為,「鮒」這個字是根據它們會成群結隊、緊緊跟隨著彼此游動的樣子,或者是像星星一樣排列在水草中而取的名稱。鯽魚生活在水底附近,分布範圍非常廣泛,從北海道一直到沖繩,都能在各種水域中找到它們的蹤跡。
鯽魚介紹
風味與口感
鮮度良好的當季鯽魚具有爽脆的口感,並且含有豐富的脂肪。
最佳食用時期
當季是冬天。日文「寒鮒(寒ブナ)」這個名字代表著其脂肪豐富,味道美味。臭味少,肉質更加緊實,味道更加美味。
主要產地
鯽魚並不是隨處都可以吃到的,它在滋賀縣、佐賀縣、長野縣、岡山縣等地比較常見。
推薦食用方式
「洗い(あらい)」是將鯽魚切成薄片後,用冰水迅速冷卻,讓魚肉緊實的料理方式,還有甘露煮等都是常見的做法。除此之外,也有滋賀縣的「鯽魚壽司」、長野縣的小鯽魚甘露煮、佐賀縣用昆布包裹鯽魚並與白蘿蔔、牛蒡等一起燉煮的「鯽魚昆布捲(ふなんこぐい)」等地方特色料理。
Comments